房天下 >资讯中心 > 市场 > 正文

市消协发布2017年消费维权十大案例

长春日报   2018-03-15 07:27

[摘要] 本报记者 李秀薇

本报记者 李秀薇

14日,市消协发布2017年消费维权十大案例,并针对案例作出相应提示,为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借鉴。

案例一:“超标”电动自行车导致交通事故引纠纷

刘女士父亲在购买电动自行车一个月后,因驾驶时发生交通事故,经抢救无效死亡。经认定,刘先生驾驶的是无号牌两轮摩托车,而非电动自行车,且并未取得驾驶资格,属非法驾驶机动车,故被交通管理部门认定双方各承担50%责任。刘女士认为,商家在明知电动自行车“超标”情况下仍销售,间接导致其父亲死亡,认为经销商应承担50%的责任。

【点评】经营者未履行进货验收和充分说明、警示等义务,应承担一定责任。但由于赔偿数额分歧较大,协商无果,双方未达成调解协议,市消协建议消费者到人民法院诉讼。

案例二: 购买收藏品遭遇“回收兑现难”

于先生其弟听信商家宣传收藏品能且可以随时回收兑现的承诺,累计投入19.49万元。想要兑现收藏品钱款时,商家表示“售出商品概不退换”。多次沟通未果,其弟因受打击去世。于先生多次追讨收藏品钱款,经营者均强硬拒绝。

【点评】商家与消费者的交易是一种合同关系,双方都应履行合同义务。于先生无法拿出可随时兑现的合同和证据,经调解,最终,经营者返还了消费者购买收藏品的钱款。

案例三:不良商家专挑老年人行骗

2017年4月,王大娘看到传单宣传称,购买股票赠送保健品,并承诺股票三年内上市。老人花费5万多元购买了股票,但给开具凭证的商品名称却是“保健品海狗油”数量83瓶。

【点评】经调查,该商家为个体工商户,无发行股票资质,属于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。经调解,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。

案例四:租车遭遇商家不诚信交易

2017年10月,王先生在某汽车租赁公司办理租车服务,签署租车合同,并交纳8000元押金和一个月的租车费3270元。退车时,被商家告知需交贷款违约金1.3万元。王先生认为商家存在强制收费,要求退还8000元押金。

【点评】经营者和消费者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。经营者不得设定不公平、不合理的交易条件,不得强制交易。经调解,商家返还消费者押金8000元。

案例五:退货时被强收赠品“开封费”

李女士在商场花8500元购买儿童家具,并附赠空气炸锅一个。家具退货时,因赠品已拆封,商家要收取1400元的“开封费”,进而产生争议。

【点评】商家未尽到告知义务,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,经营者以“拆包不退”、赠品开封要收取开封费为由,限制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利。经调解,双方达成和解。

案例六:预付卡退费惹争议

2017年11月,市消协受理了一起400余人的群体投诉案。因某健身游泳馆突然停业,导致消费者预付卡不能使用。

【点评】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规定,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,应当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。经调查,该游泳馆以装修为名,实为停业,致使消费者无法使用预付卡。商家最后为消费者退卡460张,退款金额104.3962万元。

案例七:家用汽车经两次维修可以退换吗

鞠女士在4S店购买一辆轿车,随后一年内三次出现减震问题。鞠女士认为该车辆存在严重质量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,要求退车遭拒。经协调,双方达成由卖方收购原车的协议。

【点评】“汽车三包”规定,因同一产品质量问题累计修理超过5次的,消费者可以凭三包凭证、购车发票,由销售者负责更换。考虑车辆维修中实际情况,经调解,双方达成上述协议。

案例八:用仪器能治近视存在虚假宣传

2017年4月,李女士带女儿到某眼保健中心进行免费体验治疗后,花费5040元办了一张治疗卡。其后,李女士对用仪器可治疗近视产生疑惑,而医院的检查结果是其女儿为真性近视,无法通过治疗减轻近视度。消费者要求商家退款遭拒。

【点评】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规定,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、性能、用途、有效期限等信息,应当真实、全面,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。本案中,商家宣传存在误导行为,应承担责任。

案例九:儿童游玩受伤公园及家长均担责

2017年7月,项女士女儿在某公园自行操作碰碰车导致正面直接撞到护栏受伤,需手术治疗。消费者垫付3万元手术费,并要求公园赔偿6万元。但公园认为伤者属未成年人,是在监护人未尽到义务的前提下发生意外,从道义上愿意承担3万元。双方因索赔问题无法达成一致,投诉到消协。

【点评】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规定,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、财产安全的要求。对可能危及人身、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,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。公园未及时提示家长,服务存在一定问题。消费者作为监护人,未尽到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责任。经调解,双方达成协议,经营者赔偿4.1万元。

案例十:中介退还惹争议

2017年11月,王先生在某房地产中介公司得知一处二手房源,查看后表示满意,便与房主签订买卖协议,向中介公司交纳购房服务及代办费2.2万元。后决定取消交易,但中介只同意退回7000元费用。

【点评】本案双方没有签订相关合同,消费者和房主只签订了购房协议。经调解,最后中介给消费者返还1.7万元。

免责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房天下”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,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;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文中所涉面积,如无特殊说明,均为建筑面积;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,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。

房天下APP优惠多,速度快

买好房,就上房天下fang.com

关注长春特价房官微

新房、二手房、租房、特价房大平台
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

亲,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~,立即登录

发布 已输入0/200

相关知识 更多>>
新闻聚合 换一换
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 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
Copyright ©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Beijing SouFun Science&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.,Ltd 版权所有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6318041 举报邮箱:jubao@fang.com